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吳哥窟黑白講(第二講)- 4




1907年,暹羅將暹粒、馬德望等省份歸還柬埔寨。1908年起,法國遠東學院開始對包括吳哥窟在內的大批吳哥古蹟進行為期數十年的精心細緻的修復工程,吳哥窟的190米寬的護城河,如一道屏障,阻擋四周森林的圍困,因此吳哥窟比其他吳哥古蹟,保存得最完整。修復工程包括幾個方面的工作:清除雜草、樹林、積土、白蟻,穩定地基,支撐搖搖欲墜的建築物,然後運用考古學家在希臘雅典和印尼爪哇等地古蹟重建工作中發展起來的分析重建術,運用在吳哥古蹟的重建。

1、絕大多數從吳哥古蹟挖掘出來的濕婆、毗濕奴像,無非是帝王、太子和皇親國戚們死後化身為印度教或佛教之神的雕像,而並非單純的神像;國王們的諡號一半是他們在世的名號,後半是「濕婆(isvara)」或「神(devi)」。

2、畫廊浮雕的次序是按逆時針方向排列的,正符合婆羅門教葬禮時的墓地巡行方向。

3、十三世紀末葉,出使真臘的宋朝外交官在《真臘風土記中》記做「魯班墓」,這表明吳哥窟的墓葬性質。

影書大拍賣:

1、舊香港(彩色),五折,500元。

2、老英倫(彩色),五折,500元。

3、倫敦記憶(黑白),五折,500元。

4、電子書,100元。

聯絡:0952-250-210

電郵:pufanchia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