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生而受創:你父母親的創傷如何在你的基因上作標記〈四〉



生而受創:你父母親的創傷如何

在你的基因上作標記〈四〉


然而有一個不同種類的研究的確建議皮質素能被父母親照顧影響,約拿桑‧賽可(Jonathan Seckl)是英國愛丁堡大學的賀爾蒙專家,他與葉胡納一起研究9/11事件,由芬蘭非常受歡迎的「甘草精糖」(licorice sweets)見到一個研究機會出現, 這種有茴香果實甜味的甘草精來自一種化合物稱為glycyrrhizin,此物剛好抑制在胎盤裡一種酵素,此酵素正常情況下打碎母親之皮質素並減少到達胚胎的量,在理論上,懷孕女人吃下大量甘草精會讓他們的嬰兒暴露於更多皮質素。

賽可的研究小組發現女人當懷孕時吃了許多甘草精〈相當於每星期500 mg glycyrrhizin〉或更多時,她8歲的小孩在醒時唾液裡含有皮質素的量比吃得最少量母親的小孩多過20%,令人警覺的是,此情況也影響他們的行為,在高甘草精組的兒童更傾向於不遵守規則、具侵略性及罹患「注意力缺失/高活性異常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eity disorder,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vol 170, p 1139)。

 為何高量甘草精糖與侵略性有關及低量皮質素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關並不清楚,有人企圖猜測侵略性是恐懼的「相反」(opposite)行為,但這可能過度單純化解釋,有時人們能同時具侵略性及被驚嚇;而且甘草精糖研究包括兒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成年患者。

嬰兒能被子宮內情況影響的想法是在1980年代獲得支持基礎,當時英國南漢普敦大學的醫生大衛‧巴可(David Barker),指出營養不足的母親生有較小嬰兒〈他們在成年更容易罹患不同疾病〉,由那時起出現此種「胎兒程式化作用」(fetal programming)是正常生物學的一部份,領導大學「健康與疾病發生起源中心」(Centre for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的馬克‧漢生(Mark Hanson)表示,「每一個胎兒都暴露於來自母親有關她存活世界之訊息。」糖皮質素無疑是重要的程式化訊息,但是也有其他物質,包括養分及抗氧化物越過胎盤產生影響。

在2004年,漢生與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彼得‧格魯克曼(Peter Gluckman)提議:我們得病的危險是我們在子宮裡的程式化作用與我們進入的環境不符合來決定(Science, vol 305, p 1733),在子宮裡營養不足的小孩卻非常適應成年期營養不足的情況,但是如果他們吃入高卡路里之飲食而成長時,他們就大有機會變得肥胖。

或許高度警覺也正是相同情況,這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焦慮症的一種特徵,「如果沒有威脅存在,高度警覺就是適應不良,」葉胡達如此形容,「但是如果有威脅存在,具有高度警覺的人就會贏得勝利。」

此情況一個良好例證是1994年由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心理學家理查‧川布雷(Richard Tremblay)小組所進行的研究,他顯示在鄰居皆貧困的環境下,羞怯的兒童較不容易犯法進入監獄或停屍間。〈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