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重寫達爾文 – 新的非基因遺傳學


重寫達爾文 – 新的非基因遺傳學


在達爾文發表「物種原始」(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前半個世紀,法國自然學家拉馬克(Jean-Badptiste Lamarck)概述了他自己的演化理論,此理論的基礎為人一生後天所獲得的特性能傳給他們後代的想法,在那時,拉馬克的理論通常被忽視或被諷刺,然後來了達爾文及孟德爾發現遺傳學,在最近幾年,依據道爾金(Richard Dawkin)「自私基因」(selfish gene)觀念的想法已經主導有關遺傳學的討論,除了在19世紀後期及20世紀早期例外出現短期興趣之外,「拉馬克學說」(Lamarckism)已經長期被掃入理論的垃圾場。

如今情況卻完全改觀,沒有人爭論說拉馬克每一件事都對,但是在過去十年,情況變得愈來愈清楚:環境因子(如飲食或壓力)能具有生物性後果,可傳衍給後代而不發生任何基因序列的改變,實際上,某些生物學家已經開始考慮此過程是例行性的而完全接受此想法,挑釁地稱其為「新拉馬克學說」(new Lamarckism),這將表示一種在根本上重寫近代演化理論,有某些人視其為異端邪說並不令人驚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Eva Jablonka解釋,「這表示自私基因理論的死亡,」「整個有關遺傳與演化的說法都將改變。」

這並非全部,對公共衛生的衝擊可也是非常大,某些研究人員談到有關了解疾病原因的一個典範轉移,例如,非基因遺傳學可能解釋目前的肥胖流行,或為何對於某些癌症與其他異常疾病顯現家庭模式,但是卻沒有可識別的基因原因,「這是一個全新的方式來檢視許多疾病的遺傳與原因,包括精神分裂症、兩極異常症及糖尿病,以及癌症。」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Robyn Ward如此表示。〈待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