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社會認同靠大腦



社會認同靠大腦

你的意見如果與大多數人不一樣,你將怎麼辦?荷蘭「唐德認知神經造影中心」(F. C. Donders Center for Cognitive Neuroimaging)的科學家在2009年1月15日出版的這期「神經元期刊」(Neuron) 上發表一篇實驗論文,研究結果顯示社會一致化是根據符合加強學習的機制造成,而且會被大腦中神經錯誤監測活性所再度強化,其訊息為這時最基本的社會錯誤可能發生,表示與其他人差異太大,所以該研究可解釋為何我們時常會自動調整自己的意見,為的是要與大部分人的意見一致。

科學家以「磁共振影像掃瞄儀」掃瞄大腦後顯示:人們的意見與眾人不同時,會在大腦「嘴側扣帶區」(rostral cingulated zone, RCZ)及「依伏核」(nucleus accumbens, NAc)部位經驗到一種神經元反應,這兩個部位似乎能協助人監測行為結果並個別參與及處理獎賞及社會學習,此訊息告訴大腦有一個「預測錯誤」(prediction error)已經發生,似乎長期對個人的自身意見產生判斷作用,而訊息幅度好像與所有對象共同行為的差異相關。

因此在一般社會情況下,你大腦裡神經纏捲的方式可能是要符合大眾的意見而形成。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戀童症患者的大腦有問題?



戀童症患者的大腦


有問題?




為什麼有成年人會對兒童產生性衝動與侵犯,即所謂戀童症(paedophilia),尤其報章雜誌曾經報導有些教會神職人員會去性侵小男童的案例,這種異常症狀有生物學的理論可解釋嗎?沒錯,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顯示成人色情資料時,戀童症患者大腦某些部位表現出的活性比正常人低,研究結果發表於2007年9月的「生物精神病學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科學家表示這是對於思想模式不同導致精神疾病的第一個即時證據。

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掃瞄儀(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來掃瞄病人的大腦,這種技術可以紀錄當病人正在思想時其大腦中的活性,他們發現有戀童感覺的病人當觀看成人色情書刊時,其大腦中稱為「下視丘」(hypothalamus)部位的活性比其他自願參與實驗者低,下視丘已知與一個人的性衝動及賀爾蒙釋放有關,而更常見的情況是,戀童症的行為愈極端者,大腦「額葉皮質」(frontal cortex)被活化的程度就愈低。科學家認為研究結果可能因此被視為朝向建立戀童症神經生物學的第一步,最終對於此異常疾病會發展出新而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期刊編輯John Krystal博士表示,他不知道這種大腦活性的特殊模式是否可以用來預測某些人具有戀童症的危險,但此發現對於這種精神異常症狀的複雜性的確提供了某些結論,而鑑定出這種缺失則可以讓容易產生戀童症的人去尋求其他種類的刺激。

接著加拿大多倫多「上癮及精神健康中心」(the 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的研究團隊進行另一項相關的研究,係追隨耶魯大學的研究工作,他們發現戀童症患者的思考模式不同,結果發表於2007年11月的「精神病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y Research)。研究人員也是使用多功能磁共振影像掃瞄儀來比較戀童症患者與非性行為犯罪者間大腦之差異,結果顯示戀童症患者大腦中稱為「白質」(white matter)組成的量顯著減少,此構造負責將大腦裡的不同部位連接在一起,因此暗示戀童症可能是大腦錯誤連接所導致,科學家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連接六個不同大腦部位的白質顯著缺乏,所有這些部位都已知在人類性衝動上具有功能,而在大腦不同中心間缺乏適當連繫則導致產生戀童症,這使得患者無法區分適當及不適當之性對象。

回顧2002年兩篇報告發現:英國有一位性犯罪者Fred West,曾經折磨、虐待並殺死至少12個女人,法醫心理學家認為他的大腦額葉受傷(由於他在17歲時發生一場摩托車意外,有一塊金屬板插入腦袋),導致West貪求無厭的性癖好,West於出意外後陷入昏迷整整一個星期,此時可能產生瀕臨死亡的經驗,也促使他產生病態之死亡與性的幻想,該心理學家的論點是:殺人犯的大腦額葉完美無缺,但是強暴者的額葉則受到傷害,在戀童症患者其額葉甚至更加變形。戀童症患者呈現的症狀與精神分裂症相似,例如與無法體會真實性並且不能與社會契合,他們缺乏任何能力來從事計畫工作,因為他們的行為如此衝動,而且幾乎完全不會自責,戀童症患者具有非常遲鈍的感覺,需要外界大量的刺激,所有這些症狀都與大腦額葉有關,這是人類「意識」所在,相反地,那些犯下謀殺罪的人沒有性的動機,也未顯示精神疾病症狀,而大腦功能異常卻由性犯罪者身上得到證明,因此頭部受傷可能引起人們人格及情緒上的「巨大改變」。

第二宗案例是報告大腦腫瘤造成戀童症,有一位40歲已婚的美國男老師出現性迷亂及侵犯兒童的行為,他首先開始秘密地瀏覽兒童色情網站並在網路資訊室召喚妓女,當他去醫院時抱怨頭痛,並表示他害怕會去強暴他的女房東,醫生利用磁共振影像掃瞄儀掃瞄後發現在他大腦視額葉皮質(orbifrontal cortex) 的部位長有一顆雞蛋大小的腫瘤,進一步檢驗發覺他也無法寫作或描圖,同時對於小便在自己身上也不在意。經過切除腫瘤七個月後他又產生頭痛問題,而且也開始秘密收集色情圖片,經過磁振照影掃瞄顯示腫瘤又再度生長,而在切除後他的所有異常行為也就消失不見,科學家表示對於有些人突然變成性侵者應該考慮是否係由大腦腫瘤造成。戀童症曾經被廣泛認為係由兒童期所受之創傷或虐待誘發,然而此情況也與低智商連想在一起,可能與大腦發育有關,使用左手的人比使用右手者產生戀童症之情況似乎多三倍,大部分戀童症患者是在生命早期就發生問題,有關在受虐男童間基因與反社會行為之關連曾經引起巨大爭論,究竟是自然現象還是後天因素應對此種犯罪行為負責?大腦功能異常也可能由遺傳缺陷或出生時被鉗子夾傷頭部引起,檢驗基因作為犯罪原因已經具有長久歷史,因此犯罪行為是否具有生物標記顯得也十分重要,不可小覷。最後科學家認為人們不可將戀童症作為犯罪的藉口,因為一個人的性偏好並不表示他無法選擇所做之事,性行為非常複雜,特別是當某些人的性衝動並不是被視覺刺激引起,而是被觸摸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