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富足的環境能否改變基因?〈四〉




富足的環境能否改變基因?〈四〉




前後關係的重要性

如這類研究〈環境如何影響可遺傳特性之漸成傳衍〉,是目前研究的熱門領域,此議題似乎在科學上不確實,如同提示說:我們及我們的後代並非只是得到隨機演化過程的憐憫與可遺傳基因的手稿,而是顯示如果我們無法控制自身的命運,但至少有能力影響其過程,在實用層次上,此等研究發現認為基於簡單引介如富足環境的新奇療法就可緩和基因遺傳疾病的作用。

這種提示具有蠱惑力,然而,這些特殊結果對於人類通常無法一般化或廣泛應用,富足環境似乎營救了養育於富足環境內剔除小鼠記憶受阻之基因型,但是在此處理之下情況不定具有反覆性,野生小鼠在經歷恐懼制約後前後關係記憶改善卻未能證明其長期增強作用被強化。

對於在傳統環境中飼養而高度被剝奪(感覺剝奪)的實驗小鼠品系而言,與非被剝奪的人類相比情況可能無法一般化,這的確是真的,我們不應假當在青春期時度過長期無聊日子的母親所生出的小孩具有記憶缺陷,第二、為要得到結論,科學家必須控制實驗中變數的數量,在這些實驗中,科學家在非常特殊的參數條件下只能分析一種學習行為。這完全有可能:如果刺激〈前後關係試驗〉具有情緒性而非無情緒性,這些養育於富足環境下的相同剔除小鼠將無法學習,一種相關解釋是,有許多方式可誘發長期增強作用,因此以下情況至少有可能:即Ari、Li及其同事所探尋的分子途徑其可能調控之長期增強作用對恐懼制約後前後關係之記憶形成具有特殊專一性。

且不談這些警告,該研究在拉馬克去世後提供其「改變與遺傳理論」(theories of change and inheritance)的某些辯解,雖然達爾文的演化論及天擇論仍然是一種教義,近代科學卻提示:在一種遺傳機制的完全解釋中,仍然有空間容納拉馬克某些直觀的洞察力。〈全文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