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大腦半球的演化來源(二)
在早期的脊椎動物,當一個或另一個半球在特殊環境下發育出某種趨勢來控制行為時,此等分工可能開始進行,我們提議由那種簡單的開始,右半球在可能危險之環境取得最初控制,這稱為由動物得來的迅速反應,例如偵測到附近有掠奪者,否則,控制權傳給左半球,換句話說,左半球變成「自我引發動機之行為」(self-motivated behavior) 部位,有時稱為「由上而下之控制」(top-down control),(我們強調自我引發動機之行為不必是與生俱來的;事實上,常是學習得來,)右半球變成「環境引發動機之行為」(environmentally motivated behavior)部位,或「由下至上的控制」(bottom-up control),此過程指導更特化的行為 - 語言、製造工具、空間關係、臉孔認識,及似乎由這兩種基本控制演化出的行為。
左半球
大部分證據支持我們的假說並非來自直接觀察大腦,而是來自觀察傾向身體之一側或另一側的行為,在脊椎動物連接橫越身體及大腦之神經系統 – 在很大程度上,由身體一側傳出或傳入的神經是與大腦對側的半球相連。
對於我們假說第一部份的證據 - 脊椎動物左半球特化來控制例行性、內部指導之行為 - 已經建立有一段時間,在許多脊椎動物一種以右側偏向之例行性行為是進食,例如魚類、爬蟲類及蟾蜍,在牠們的右眼及左半球指引下傾向以牠們的右側身體攻擊犧牲者,在許多鳥類 - 雞、鴿子、鵪鶉及長腳鵴 –對於啄食不同食物及獵取犧牲者右眼是主要指引,在一個例子中,此等側面化進食趨向在動物外在解剖學上已經明顯導致側面化偏向,紐西蘭歪嘴睢鳩的鳥喙向右側歪斜;以此種方式,睢鳩在小溪石下尋找食物時其右眼能引導鳥喙的動作。
對於哺乳動物而言,座頭鯨的進食行為是一個偏向側面進食的特殊例子,如今在美國西雅圖阿拉斯加漁類科學中心的菲利普‧克列普漢姆(Phillip J. Clapham),與其同事發現75隻鯨魚中有60隻只有在右下顎處具有擦傷;而其他15隻鯨魚則只有在左下顎處有擦傷,該發現是明顯證據表示鯨魚喜好利用下顎的某一側收集食物,而「右下顎性」(right-jawedness)如今是標準。
簡短地說,在所有脊椎動物種類 - 魚類、爬蟲類、兩棲類及哺乳類 - 是趨向保留可能是祖先傾向的動物,在例行性進食活動時朝向使用右側軀體。(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