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prizing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World's nicest bird murders chicks
Honeyguide chick kills foster sibling. Warning: this video contains images that some ma find distrurbing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兒童期壓力會縮短端粒長度
兒童期壓力會縮短端粒長度
孤兒染色體產生改變會影響未來健康。
對羅馬尼亞孤兒院兒童的一個長期研究建議:兒童期壓力的影響可在他們長大後的DNA上見到。根據發表於2011年5月17日分子精神病學 (Molecular Psychiatry) 期刊上一個研究發現:早年在國立羅馬尼亞孤兒院度過多年時間的兒童,比成長於領養照料情況下的兒童具有較短的「端粒」(telomeres),端粒是位於染色體頂端非編碼DNA的緩衝區,可預防細胞分裂時預定製造蛋白質DNA之損失,在細胞分裂期間每一次染色體複製時端粒就縮短一些,但是壓力也能引起端粒變短,較短之端粒與許多成年人疾病有關,由糖尿病至癡呆症。
該研究是「布加勒斯特早期介入計畫」(Bucharest Early Intervention Project)之一部份,這是美國研究人員於2000年開始進行的一個計畫,他們針對在一間孤兒院內有壓力的環境下生長及發育的羅馬尼亞兒童健康與那些在收養家庭的兒童間作比較,在後者兒童接受更多個別注意而且有較佳品質的照顧。當研究開始時,國立孤兒院在羅馬尼亞仍然十分普遍,而特別為此計畫建立一個領養照顧系統,該研究集中於136位年齡介於6至13月大的院內孤兒,他們一半被隨機指定交給寄養家庭收養,另一半則仍然留在孤兒院裡。當孤兒6歲至10歲大時,研究人員取得他們的DNA檢體,並量測端粒的長度,結果發現在早期兒童期留在孤兒院生活的時間愈長〈在4歲半前〉,他們的端粒就愈短,研究領導作者之一美國土蘭大學臨床精神病學家史塔西‧德魯瑞(Stacy Drury)表示:這顯示孤兒院照顧對兒童的影響直接下達分子層次。
新生領域
其他研究已經發現經歷過心理壓力的成年人具有短的端粒,但是對兒童端粒生物學仍然是個嶄新的領域,德魯瑞與她研究小組對於非機構養育的兒童端粒仍然無法做出任何比較結果,與因為科學家仍然沒有年輕兒童端粒長度的標準模式,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兒童醫院小兒科醫生及資深研究作者查理士‧尼爾森(Charles Nelson)如此解釋,德魯瑞、尼爾森與他們的同事目前正量測在早期兒童期經歷較少壓力兒童的端粒長度。
該研究小組表示:如果一個兒童由機構照顧轉移至家庭環境時,他們健康的許多方面能改進,但是此情況會不會延伸至兒童再度生長他們的端粒呢?雖然端粒通常因年齡而變短,但是會經由一種稱為「端粒酶」(telomerase)的酵素作用而加長。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分子神經學研究計畫的愛伊瑞絲‧賀瓦塔(Iiris Hovatta)【她並未參與羅馬尼亞的研究】,認為縮短的端粒可能並非永久性,「對成年人的研究已經顯示,某些人端粒的長度會因時間而增長,而這種趨勢發生在剛開始時端粒就較短的那些人身上。」賀瓦塔表示。
端粒與健康
我們可能很快就會得知,因為德魯瑞與其同事在2011年5月得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經費支持,進行羅馬尼亞兒童當他們長大到12歲時的後續研究,這可能會是孤兒院環境導致「漸成基因程式化」(epigenetic programming)的影響,指化學物質而非序列改變了DNA,科學家表示此情況引起兒童端粒比正常速率更快地持續縮短,或他們的端粒可能甚至再度加長。
後續研究也可能協助回答是否較短之端粒是不良健康的原因還是作用的問題,研究人員持有多種年齡層兒童其認知及身體健康的紀錄,並正進行分析是否兩組兒童在精神發育及身體健康上有所不同,他們很快地就能對12歲大的兒童比較這些病例與端粒長度間的關係。德魯瑞說明壓力很難界定,這些數據可能對我們顯示是否端粒長度能被利用作為所有那些我們稱為不良經驗累積因子的基礎生物學標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