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問題人格的根源〈二〉


問題人格的根源〈二〉



投資信任

在King-Casas的研究,有一個遊戲兩個人交換金錢超過10次,每兩個人中包括一位投資者,他決定投資的金錢數量〈已知道投資所得將會有三倍〉,另外一位是管理者,他接受所得總數並可決定留下多少錢及還回多少錢,如果投資者選擇增加10元,管理者則有30元($ 10 x 3)可分給自己及投資者,在此實驗中,是兩個精神健康的個人間產生某些交易;在其他交易,管理者(但非投資者)罹患邊緣性人格異常症。

雖然此遊戲乍看之下只是有關金錢而已,實際上卻是探索合作的性質及信任的發展,以上兩種情況同時需要同事行為所暗示社會訊息的感覺及反應,因此,一位對社會敏感的管理者體認出慷慨大方的行為會建立信任感,並且也將獲得回報,因為投資者會對未來的收益反應而增加投資,此等合作產生相互的利益要遠大於如果投資者只掌握大部分錢給自己,否則,投資者不信任其他伙伴就不會投入許多金錢,結果這兩個人都沒獲得好處。

在早期,金融提供者提供同樣多的金錢,但是在後來的交易中,投資者對於罹患邊緣性人格異常症管理者提供的金錢要比對精神健康管理者少得多,此情況指出如果伙伴罹患邊緣性人格異常症時,在交易中兩者間的信任及合作就會被破壞,雖然即使在正常關係中信任也可能出現裂痕,但是精神健康的管理者會經由「誘哄」策略(coaxing)而恢復彼此的信任感,在此他們以慷慨的回報鼓勵小心翼翼的投資者,這是一種信賴的象徵,而健康參與者使用此種策略的次數是邊緣性人格異常症患者的兩倍,顯示具有此種異常症的人缺乏對於建立及維持合作關係極為重要的社交技巧。〈待續〉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問題人格的根源〈一〉


問題人格的根源〈一〉




科學家透過大腦觀察具有邊緣性人格異常症的人,並發現此令人失能疾病根源的結論。

在電影「致命的吸引力」中Glenn Close讓人無法遺忘的生動演技給予觀眾貼近觀察一種稱為「邊緣性人格異常症」(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傷害性精神疾病,此種疾病可解釋高達百分之十的病人處於精神疾病照顧之下,而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人必須住院,界定此疾病的特徵為在病人生命中普遍呈現不穩定情況,特別是與其他人的關係上,罹患邊緣性人格異常症的人也難以控制他們的衝動及管理他們的情緒,他們的行為不只對他們自己也對朋友及同事造成巨大的傷害,同樣健康照顧系統也受害。

不論此種異常疾病的重要性,有關其可能作用的大腦機制所知卻驚人地少,然而在過去幾年,科學家已經發現有趣的提示,例如構造影像研究已經指出大腦邊緣系統管理情緒不同層面的某些部位,在罹患邊緣性人格異常症的病人中體積異常地小,而控制負面情緒的部位其體積似乎減小最多,功能性異常的研究顯示這些相同的邊緣部位〈包括杏仁體〉趨向高度活化,某些研究人員的理論表示邊緣構造體積較小反應出失去抑制性神經元,這可能表示這些病人的大腦於行為及負面情緒具有較弱的駕馭能力,導致衝動及對事件產生過度負面反應。

在2008年「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中,美國貝勒醫學院的Brooks King-Casas與其同事表示除了缺乏情緒控制之外,罹患邊緣性人格異常症的在人正確體會其他人的社會態度上產生問題,此外,該研究小組已經闡明一個額外的大腦構造在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人員採用一種創新遊戲理論的方法來探測此異常症受到干擾之人際溝通特性的根源,此技術包括使用互動式競賽以洞察人類社會行為及作決定的情況,也有希望來研究其他類型的社會互動及個人間之病理狀況。〈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