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具有較小的大腦與較低的認知能力。
一個新研究發現兒童認知能力與家庭收入有關聯,在貧窮中生長的壓力會傷害兒童在出生前開始的大腦發育,研究認為,即使在收入上非常小的差異卻能對於大腦產生重大影響。研究人員長期懷疑兒童行為及認知能力與他們的社會經濟狀態有關,特別是對那些非常貧窮的人,這個原因從來沒有弄清楚過,然而有壓力的家庭環境、營養不良、暴露於工業化合物例如鉛及缺乏接觸良好教育,時常被認為是可能因子。
在這類最大的研究,發表於2015年3月30日的自然神經科學期刊,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家金柏利‧諾伯(Kimberly Noble)及洛杉磯兒童醫院的伊利莎白‧梭維爾(Elizabeth Sowell) 領導的研究團隊,檢視這些影響的生物學基礎,他們對幾個美國城市的1,099個兒童、青春期少年及年輕成年人的大腦掃描造影,因為在美國低收入的人比較可能來自少數特殊種族的群體,研究小組繪製每一個小孩的基因組先然後調整計算方法,因此貧窮的影響不會被不同族群間大腦構造的小差異所扭曲。
最低收入階層(不到25,000美元)的兒童大腦,比那些來自賺取超過150,000美元家庭的兒童,表面積要小高達6%,研究人員發現,來自最窮家庭的兒童,收入差異幾千元與大腦構造的主要不同有關,特別是在與語言及做決定技巧相關的部位,兒童測驗分數量測認知技巧,例如閱讀及記憶能力,也因父母親的低收入而下降。
賓州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家瑪莎‧法拉(Martha Farah),稱此研究為「不可置相地酷」,她說具有此等大型樣品的兒童,允許研究人員顯示貧窮對於發育中大腦很大的衝擊,雖然研究無法量測個別大腦如何因時間而改變。
先天與後天
該發現與法拉與她的同事未發表的研究相同,他們掃描44個非洲美國女孩的大腦,每個嬰兒大約一個月大小,來自費城不同社會經濟族群。即使在此早期年齡,研究人員發現,在較低社會經濟階層的嬰兒比他們較富有的同伴,具有較小的大腦,科學家在2015年3月19日費城兒童發育研究協會會議中,提出他們的研究。
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家傑米‧韓生(Jamie Hanson) 說,兩篇論文都低估逆境對兒童發育的衝擊,「這些早期生命情況使其對許多兒童,及對在社會上保證兒童具有同樣機會的我們許多人更加困難。」他說,然而他讚美這橫斷面的研究,他接著說這很重要,長時間追蹤兒童為要見到個別大腦如何被影響社會經濟狀態所影響。
法拉與其同事計畫繼續觀察這些嬰兒兩年時間,並觀察他們大腦表面積如何因時間而改變,他們也計畫訪問嬰兒的家庭,希望定出可能造成差異的因子,如他們有多少刺激性玩具,及由他們父母親獲得多少注意力。
沒有一個研究解釋認知差異的原因,雖然兩篇論文的作者承認會包括基因因子,他們懷疑環境暴露例如壓力及營養更重要,而且甚至在嬰兒出生之前即開始。「其的確讓我們考慮焦點必須再度導向懷孕期,並強調像是營養及暴露於毒素。」費城兒童醫院領導嬰兒研究的新生兒學家哈蘭‧赫特(Hallam Hurt)說。
較大的兒童可能被不同方式影響,例如,較貧窮的父母親要符合最終需求從事多種行業,花較少時間與他們的兒童在一起,當兒童生長時較少金錢購買玩具來刺激他們的心靈,費城兒童醫院的小兒科醫生勞拉‧貝登寇特(Laura Betancourt)負責嬰兒研究。而漢生建議漸成基因作用(epigenetics)(由環境因子例如壓力引起的DNA改變)也會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能傳遞下去好幾代。
仍然,研究人員希望衝擊可以經由介入而反轉,例如提供較佳兒童照顧及營養,人類與其他動物的研究建議的確如此:例如在墨西哥的一個研究,顯示補償貧窮家庭的收入,在18個月內即可改進他們兒童的認知及語言技巧。「對於此訊息重要的不是說,如果你很窮,所以你的大腦比較小,而且永遠都如比。」梭維爾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