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氏症不會突然間發生,但是科學家仍然努力找出最佳方方來偵測此病最先出現的徵候。
在兩個各別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在人體血液及脊髓液中尋找警示標記,已經可成功告知阿茲海默氏症何時開始發生。
在發表於神經學期刊的一篇報告中,科學家研究了265位中年參與者的腦脊髓液,收集此液體是為了進行1995年至2005年間「老年控制組痴呆症危險之生物標記」計畫,大約75%參與者的近親家庭成員發生阿茲海默氏症,此情況讓自願參與實驗者產生較大危險性產生相同疾病,每一年參與者都進行各種身體及神經檢驗以追蹤他們的工作效能。
在此研究中,脊髓液裡兩種蛋白質磷化之陶(phosphorylated tau)及貝他類澱粉(beta amyloid)都發生顯著改變,這兩種蛋白質皆與阿茲海默氏症有關,目前專家相信類澱粉的形成會讓大腦神經元窒息,而瀕臨死亡的神經細胞碎片則啟動了陶蛋白質形成糾結物(由發炎因子與神經纖維組成),這些蛋白質的改變與參與者認知效能及身體檢驗結果吻合,研究小組確定:即使於研究開始時,在可注意到之記憶發生改變五年前,陶與類澱粉間量的比例就可預測認知產生輕微下降的情況,科學家甚至能了解在幾年中這些蛋白質的量如何改變是與疾病的進展程度相關,例如在脊髓液中陶蛋白質的量大於類澱粉的人,較有可能發作阿茲海默氏症的症狀,而陶對類澱粉的比例增加越快,記憶衰退的症狀更快發生。
因為阿茲海默氏症的特性為在大腦裡類澱粉班塊產生沉積,該結果支持以下想法:即當疾病進展時,較少量的類澱粉釋放入脊髓液,而較多量留存於大腦裡,而在此會干擾神經功能,偵測這些班塊及陶何時開始形成可能是控制疾病的關鍵,而最終可治癒阿茲海默氏症,由於目前的藥物是在記憶一旦衰退時才開始服用,可能在時間上太晚了,如果較早治療那些認知功能上仍然完整的病人(但實際上處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第一階段),這些藥物可能更加有效。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不相信根據脊髓液的檢驗已經準備好可來鑑定臨床病人,但是其可作為整套檢驗中的一環,來鑑定那些容易發生阿茲海默氏症與不容易發病的人。額外檢驗之一可包括人們體內其他血管所具有動脈粥狀硬化班塊的量,在同期神經學期刊其他報告裡,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平均年齡87歲且無痴呆症狀的91位同組人間,那些具有較多動脈硬化的人更可能在大腦裡具有類澱粉班塊,然而對這些人的追蹤時間不夠長,足以確定他們是否將會發展出阿茲海默氏症,不過類澱粉形成是強烈的疾病指標,該究的主持科學家提摩西˙休斯(Timothy Hughes)解釋:「與具有較少班塊及大腦損傷的人比較,每一單位動脈硬化的增加皆同時與類澱粉班塊及大量腦損傷的認為這增加2至4倍相關。」。
綜合言之,這兩個研究同時提出讓人覺得有希望的證據,即可能在早期時就能偵測出阿茲海默氏症,而在以挽救神經之醫療方式介入時可能更加有效,阿茲海默氏症協會已經提出新的指引,國家老化研究所也在2011年建議,科學家可採用基於血液及脊髓液的檢驗方法較早偵測出阿茲海默氏症,至少在研究中這些方法可在臨床應用時來認證,科學家希望以更多組群測試這些策略以作為早期偵測,希望實現這些檢驗方法變成例行性醫療照顧的時間不會太久,盡可能早些鑑定出阿茲海默氏症病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