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左右大腦半球的演化來源(三)


左右大腦半球的演化來源(三)



右手性的來源

這些發現如何闡述所謂獨特之人類右手性?在鳥類及鯨魚偏向右側的證據十分有趣,但是很難作出令人信服的論點反對古老信仰認為在人類右手性並無演化之前兆,然而超過一打最近的研究如今證明在其他靈長動物(我們在演化上最接近的親屬)也有右手性偏向,清晰建議人類右手性是由較早期靈長動物傳衍而下,在猴子(狒狒、Cebus猴及恆河猴)以及人猿、特別是黑猩猩,顯示使用右手習慣。

美國亞特蘭大約克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威廉‧霍普金斯(William D. Hopkins)與其同事已經進行過許多有關人猿的研究由,霍普金斯小組觀察特別是在工作中右手性習慣,包括同時使用兩隻手協調或身體無須站直而取得放置太高無法接觸到的食物,例如,實驗人員將蜂蜜(一種動物喜好的食物)置於一根短的塑膠管內,並將管子遞給其中一隻人猿,為得到蜂蜜,人猿必須用一隻手拿起管子,而以另一隻手的手指挖出蜂蜜,以2對1之比例,人猿好用右手的一隻手指挖出蜂蜜,相似地,在接觸實驗中,人猿通常以右手握住他們要的食物。

約克研究中心的發現也對我們建議,早期的靈長動物演化出進行更困難及更複雜的工作來找到食物,牠們使用哪隻手的傾向也變得更強,我們懷疑其理由是,進行更複雜的工作時對於控制訊息由大腦盡可能直接傳遞至更有技巧的手中,造成其需求增加,由於最直接之途徑由左半球(進行例行性工作而)至身體係遵循周邊神經交叉途徑,在非人類靈長動物間對於執行複雜卻是例行性的工作時右手更加變得是好用的手。

溝通與左大腦

人類右手靈巧度的演化是經由古老較高等靈長類動物改變古老之進食行為如今看起來非常可能,但是進食行為是否也產生左大腦對於語言的特化?實際上我們並非表示建議此種發生是直接地,而是我們認為「語言大腦」(language brain)是由一個中間性及左大腦多少較非原始之特化出現,指其對於例行性溝通的特化,同時包括聲音及非聲音,但是與人類史前史的學生長期認定的信仰相反,並非那些由人類首先產生之溝通能力;它們也由大腦半球特化作用傳衍而下,是在人類出現非常久之前首先出現於動物。

例如在鳥類,某些研究顯示左半球控制唱歌行為,在海獅,狗及猴子,左半球控制其他同類動物呼叫的感知,羅格斯(Rogers)與如今在德州農工大學的米謝爾‧虎克-寇司提根(Michelle A. Hook-Costigan)合作,觀察常見的狨猴對其他狨猴作出友善呼叫時,嘴巴右側打開比左側要大,而人類說話時也同樣右側嘴巴張開比左側要大,這是由左半球造成使臉部右側活動較大的結果。

在自然界中很少是共同的,然而某些動物對高度情緒化環境的聲音反應也與左大腦有關,並非右大腦(與人可能預期的不同),與右腦連接,例如當一隻雄蛙被另一隻敵對的雄蛙由後方緊緊抱住,左半球似乎控制第一隻青蛙的聲音反應,小鼠的左半球控制來自剛出生小鼠慘叫聲之感知,在沙鼠左半球控制交配時呼叫的產生,但是那些動物可能是例外,在人類及猴子(或許包括大多數其他動物),右大腦控制高度情緒性發聲;而左大腦維持例行性功能。(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